本报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,新中国地质科学5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日前在京召开。地质学界19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及100多名专家、教授欢聚一堂,共话共和国历史上地质科学的发展与成就。
中科院院士、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王鸿祯教授在会上作了《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》的学术报告。他说,建国之初,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,全国范围有计划的1/20万地质调查测图带动了各地质学科的蓬勃发展,大面积区域地层系统得以建立,大地构造诸学派百家争鸣,矿藏学学术思想活跃,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实践为陆相生油理论提供了依据。80年代以来的特点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,努力吸收新思想和新方法,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,逐步与国际接轨。他在列举了地球历史学科、地球物质学科和应用学科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后指出,与其他学科一样,地质科学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,即社会需求、科学问题和社会能够提供的技术基础条件,正在逐步地相互整合起来,地质科学显然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。
40多位学者在讨论会上作了学术报告,介绍了我国主要地质学科及一些新兴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、研究经验和学科发展,展望了21世纪地质科学的发展前景。